![]() |
|
![]() |
|

近日,《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正式公布,这与上海医药启动h股公开发售的时机不谋而合,其背后的隐喻十分明显,上药、国药、华润正在资本市场急速扩张,以谋求占据市场主动,率先冲刺《规划纲要》中所提到的“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
辉瑞制药首投中国药企
去年9月启动的h股ipo于今日9时起在香港市场公开发售。发售总量6.64亿股,整个发售过程将于5月12日中午12时结束,计划于5月20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开始挂牌交易。该次h股每股发行价范围为21.80港元至26.00港元之间,中间价为23.90港元。如扣除承销费用且不行使超额配股权,本次h股药品流通发行预计将募集152.75亿港元。这意味着,该募资额将使上海医药h股ipo成为近5年来全球最大制药类企业ipo,同时也是亚洲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保健类企业ipo。
在此次初步预计发行的6.64亿股中,仅有5%在香港市场公开发售,而大约95%,即6.31亿股将向国际机构投资者。其中,包括淡马锡、辉瑞制药、马来西亚国浩集团、中国银行在内4家基石投资者已认购共计5.5亿美元,合42.74亿港元,占预计募资总量的28%。其中,淡马锡认购3亿美元,国浩认购1.5亿美元,辉瑞制药与中国银行各认购50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辉瑞制药此次投资为其首次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中国医药企业,亦是迄今唯一一宗在亚洲的基石投资者。而辉瑞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医药企业,大型跨国制造业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中国同业ipo的在此前并不多见。据悉,区别于其他h股ipo中基石投资者,上述四家机构承诺在上市日后12个月的限售期,而非通常的6个月。
承诺今年净利达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医药管理层在招股书中同时也对集团在2011年净利增长做出预测:“公司预计2011年公司净利不低于21亿元。”根据上海医药2010年年报显示,去年净利润为13.68亿元。以此计算很容易得出,2011年上上海医药净利增长幅度将高达53.5%,比行业平均水平翻了几番。当被问及该增长幅度将如何实现时,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表示,净利增长主要来自于工业与分销两大主营业务。同时在上海医药将通过并购实现现有工业及分销业务的增长。
据了解,上海医药各高级管理人员分别做出承诺,在符合上交所上市规则和其他适用的中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同意将由董事会决定发出的年终奖金的50%,在收到奖金后的一定期间内通过公开市场交易购买本公司a股股票。各高级管理人员承诺不会在聘用期结束日或离职满6个月前出售所购买的上述a股股票。
这一激励创新机制立即遭到了“回购”的质疑。吕明方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项承诺为公司高管个人行为,通过公开市场以市场价购买,并非公司行为,因此不是“回购”。上海医药在本次ipo中,实现了管理层激励的创新,首创了管理层集体按市价持股的长期激励模式,充分显示了长期发展的信心。
对接医药流通“十二五”
商务部昨日正式发布《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部有关药品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未来五年,要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这与上药登陆h股的时机不谋而合,其背后的隐喻十分明显,上药、国药、华润正在资本市场急速扩张,以谋求“规划”中所提到的“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根据上药计划,h股融资所得的4成将用於扩大及加强公司的分销网络并整合现有分销网络,主要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及华南地区。另外30%将用于战略性收购中国国内及国际医药制造业务,以及对公司的现有制药业务进行内部整合。吕明方透露,“未来3年上药将完成上海制造布局,建设中央工厂。”
此前,上海医药宣布联手69家跨国药企,进行大规模合作。国药集团也在去年完成了4家中央企业重组,还并购了几十家地方医药流通和工业企业。从2010年的营业收入来看,国药集团以886亿元稳居行业领头地位,华润医药和上海医药均已接近400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二梯队的位置,未来迈入“千亿元”大型医药商业集团的竞争,将在这些企业之间展开。很明显,未来2-3年的并购对于在行业格局中占领优势地位意义重大。在这场并购风暴中,医药三巨头国药集团、新上药集团、华润集团个个在资本市场上“跑马圈地”火药味十足。国药控股4月25日公告显示,国药控股计划配售1.38多亿股h股,每股配售价25元,集资额达到34.5亿元。集资所得,主要是扩大医药分销和零售网络,补充流动资金等。同样在市场上加入圈地行列的华润医药,也有意打包在香港上市。
中投顾问医药分析师表示,上海医药商业销售规模分别占据上海市52.6%以及华东地区16.3%的市场,稳坐华东版块龙头地位,但是随着《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各大医药商业集团开始跑马圈地。国药秉承“投资换市场”的发展之路、华润开始向长江以南迈进、九州通上市、广药的“大南药战略”无不说明了各大医药商业企业的白热化竞争态势。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中,上海医药收购中信医药给予华润医药回击,中信医药在北京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60亿元。上海医药完成对中信医药收购后,初步实现了以华东(上海地区)、华南(广东地区)、华北(北京地区)为重点区域的全国性医药分销网络。这也是上海医药进一步向京津冀等地拓展、进而实现全国布局的重要步骤。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7009882号-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