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行业,也是近年来饱受批评和质疑的行业之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数次医改效果也不甚显著。医药行业内的每一个政策的出台、医疗改革的一举一动,都受到高度的关注。在2012的开年之际,慧聪邓白氏研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汇总和整理,精心挑选出2011年度对医药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十大热点话题,意图对医药行业的2011做一个完整的回顾。
2011年5月5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部有关药品流通行业的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未来五年,要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
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区域性药品流通
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
同时《规划纲要》还对药品零售业也进行了规划:到2015年,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
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提高到2/3以上。
新版GMP发布
2011年2月12日,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药品GMP)对外发布,并且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新版药品GMP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性,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
新版GMP被称为“史上最严”GMP,在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操作规范、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药品生产行业的技术革新、质量提升、产业升级等都有重大意义。
发改委酝酿基药招标统一定价
目前在全国推广的基药招标“双信封”制中,一个是经济技术标书,另一个是商务标书,但几乎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能满足“经济技术标书”要求,最终只由“价格最低”因素决定。因此,在基药招标中出现不少基药的超低中标价的现象,备受争议。长此以往,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针对这个问题,2011年,发改委展开调研,酝酿全国基药统一定价,并选取了50个品种作为试点,希望在价格的“红线”之上,鼓励生产企业谋求更好的药品质量控制。如果能够实现,基药招标将不再只招价格,而转向质量和品牌方面的竞争。
卫生部在全国整治滥用抗菌药物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
抗菌药物滥用的问题在国内存在已久,来自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68.9%,“以药养医”被广泛认为是产生滥用抗生素问题的制度根源。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卫生部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发布了被喻为“史上最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各地组织专项检查组,不定期对全国部分医疗机构的处方、医嘱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检,加大查处力度,长久以来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300多个县医改试点
医疗改革长期以来都是这个行业的关注热点,数次改革成效一般,多次被批评为“雷声大,雨点小“,”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另外,以往的改革多局限于省级以上的三甲
医院等,而最接近群众的县级医院的改革,以往覆盖较少。
2011年,在卫生部主导下,医疗改革下沉,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被提上日程。2011年卫生部公布工作要点,指出2011年将优先发展县级医院,选择300个覆盖县域人口较多、基础较好的县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这也是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内容之一。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标志着改革进一步下沉,进入到县级医院这个微循环中。在政策主导下,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使人民群众的看病需求在就近的县级医院中可以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缓解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
央视二次曝光药品高额利润
“看病贵”是近年来老百姓呼声最高的几大热点问题之一,药品的超高额利润也成为了公开的秘密,一直以来广为诟病。国家部门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但始终效果不大。央视也曾经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报道。2011年11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针对此问题再次制作专题节目,曝光药品流通产生的高额利润,一支药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中间利润可达2000%。报道一出,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和广泛讨论,医药行业药价虚高、黑幕重重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鱼精蛋白等廉价药消失引发关注
鱼精蛋白是一种心脏手术中的常用药物,数十年一直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011年上半年起,这种很普通的药物在各地都出现缺货现象,由于这个急救药的缺货,一些心脏手术不得不停做,医院和患者四处求药无门。这个现象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有关缺货原因和廉价药消失的讨论一时大热。
鱼精蛋白缺货是一个个案,但是类似的这种廉价药消失的现象却非常普遍。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政府的定价机制导致的。类似的廉价药多由政府定价,价格长期不调整,而生产原料、人工成本、物价等却不断攀升,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甚至停止生产,转而生产利润率高的产品,长此以往,就导致了这些好用又廉价的药物逐渐消失。如何解决廉价药消失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层面,都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哈药“污染门"
2011年6月5日,央视《朝闻天下》播出《哈药总厂污染物排放调查》节目,曝光了哈药总厂长期污染严重,硫化氢气体超标1150倍,氨气超标20倍,均超过国家恶臭气体排放标准,另外,周围水源也都受到严重污染,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报道出现后,哈药迅速成为舆论声讨的焦点,媒体质疑:“一家年销售额上百亿的制药业巨头,为何宁愿一年花5亿巨资做广告,也迟迟不根除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环保问题?”而事实上,这也不是哈药第一次被曝光污染问题,哈药总厂的整体搬迁计划也早就被列入政府规划之中,却迟迟没有改变,究其原因,还是利益纠纷和主管部门不重视所致
“尼美舒利”致命退烧药事件
化学名称“尼美舒利”的药物作为常用的儿童退烧药,市场占有率很高。在2010年11月召开的“2010年儿童安全用药国际论坛”上,有专家引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称尼美舒利在最近的6年里,已经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甚至有数起死亡案例。时隔数月之后,2011年2月,该话题再经媒体曝光,引起热议,康芝药业因此受到冲击,康芝与强生之间的商战疑云也受到广泛关注。2011年5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并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电子商务巨头纷纷介入医药行业
近几年,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各种消费品纷纷被搬到网上销售,各大电商巨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药品行业由于政策等多方面限制,在电子商务方面一直没有进展。2011年,医药行业的电子商务开始破冰,淘宝、京东、腾讯、当当等电商巨头纷纷涉足医药行业。
淘宝最先进行尝试,通过淘宝商城与各大药房合作上线“医药馆”,遭遇政策问题而折戟沉沙;随后,京东商城宣布与九州通成立合资公司,试水药品在线销售;腾讯拍拍与健客网合作,当当网与国药控股合作,并开始申请牌照。一时间,医药电商成为了一大热点话题,各大电商均试图抢占先机,占领这片蓝海。
虽然电商巨头们兴致高昂,业界却普遍持保守态度。巨大的政策风险成为了医药品电子商务的主要问题,相关立法的完善、运营牌照的申请、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等多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医药电子商务不得不面临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