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app登陆 ] [请登录] [免费注册]  |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客服电话:15502923468 本程序唯一销售QQ: 在线客服QQ
奥品淘-提供从原料--生产--加工--展会--资讯--招聘--网刊--现货--产品--服务等一系列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招商
  • 产品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珠宝首饰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房产物业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今日特价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活色生鲜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服饰鞋帽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下无产品
家具装饰 | 数码家电 | 机械设备 | 橡胶塑料 | 美食餐饮 | 珠宝首饰 | 运动户外 | 汽车物流 | 办公文教 | 纺织皮革 | 童装母婴 | 营养保健 | 服饰鞋帽 | 卫生医药 | 五金工具 冶金矿产 | 钢材建材 | 电工电气 | 美妆日化 | 照明电子 | 安全防护 | 仪器仪表 | 化工原料 | 精细化工 | 服务市场 | 日用百货 | 二手市场 | 生活服务 | 工艺品及宠物 | 排行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Home
  • 资讯
  • 户外酷图
  • 营养保健
  • 生姜栽培技术
    来源:1399全球医药网  发布日期:2016-11-02  发布者:taoyn  共阅947次  字体:
    一、概述 

      生姜简称姜,又称黄姜,古名姜;栽培种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农业生物学分类为蔬菜-薯芋类(tuber vegetable)。原产于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现在已广泛栽培于世界各亚热带、热带地区,以亚洲、非洲为主,欧洲普遍。其次是江西、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种植总面积约为2~3万公顷。北方则以山东为主要产区,此外,河南、陕西等地栽培也较多。 

        生姜以其地下根状茎供食用,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它除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外,还含有姜辣素(C17H24O4)、姜油酮(C11H14O3)、姜烯酚(C17H24O13)和姜醇(C15H26O)等,因而具有特殊的香辣味,是我国人民普遍采用的香辛调味蔬菜,可生食,可炒,可加工成多种食品,有“菜中之祖”的称号。生姜加工成干姜,炮姜可做药用,又被称为东方药物,是我国中医药的常用成分。近年还发现姜能使血液变稀,是一种温和的抗凝剂。由此可知,生姜是集调味品,加工食品原料,药用蔬菜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 

        随着市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生姜不仅以调味品在国内销售,其加工产品如脱水姜片、鲜姜块、酸姜芽、软化姜芽等也大量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各国以及中东和我国港台地区。其中新肉姜多用于速冻或制成脱水姜片出口外销,老肉姜多用于保鲜后出口外销,也有少量制成姜粉或姜油出口外销栽培较少。生姜在我国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分布广。目前已形成许多名产区,除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外,其余地区均有种植。南方以广东、浙江栽培较。 

      二、类型和品种 

      1.类型:按照生姜的根茎或植株的用途可分为食用药用型,食用加工型和观赏型三种类型。根据生姜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可分为疏苗型和密苗型两种类型。 

      (1)疏苗型 :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枝少,叶深绿色,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多单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大姜、广东疏轮大肉姜、安丘大姜、藤叶大姜等。 

      (2)密苗型:生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块多数双层或多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片姜、广东密轮细肉姜、浙江临平红瓜姜、江西兴国生姜、陕西城固黄姜等。 

      2.主要品种:目前出口的生姜品种尚不定形,因为各地均以种植当地地方品种为主。我国地方品种很多,多以其形态特征而取名。如云南玉溪黄姜、陕西汉中黄姜、贵州遵义白姜等。现介绍几种可供出口用的几个优良地方品种。 

      (1)山东莱芜生姜 :为山东莱芜市地方品种,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为山东名产蔬菜之一,也是我国生姜主要出口品种。当地栽培主要有两个品种: 

      ①莱芜片姜 :生长势较强,一般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叶色翠绿,分枝性强,每株具10~15个分枝,多者可达20枚以上,属密苗类型。根茎黄皮黄肉、姜球数较多,且排列紧密,节间较短。姜球上部鳞片呈淡红色,根茎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品质优良,耐贮耐运。一般单株根茎重300~400克,大者可达1000克左右。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高者可达3000~3500千克。 

      ②莱芜大姜: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75~90厘米,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数较少,每株为6~10个分枝,多者达12个以上,属疏苗类型。根茎姜球数较少,但姜球肥大,节小而稀,外形美观,产量比片姜稍高一些,出口销路好,颇受群众欢迎,种植面积不断有所扩大。 

      (2)广州肉姜 :广东省广州市郊农家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在广东省普通栽培,多行间作套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加工的糖姜是广东的出口特产之一。当地栽培主要有两个品种: 

      ①疏轮大肉姜 :又称单排大肉姜,植株较高大,一般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深绿色,分枝较少,茎粗1.2~1.5厘米,根茎肥大,皮淡黄色而较细,肉黄白色,嫩芽为粉红色,姜球成单层排列,纤维较少,质地细嫩,品质优良产量较高,但抗病性稍差。一般单株根茎重1000-2000克,间作亩产1000~1500千克。 

      ②密轮细肉姜 :又称双排肉姜,株高60~80厘米,叶披针形青绿色,分枝力强,分枝较多,姜球较少,成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肉质致密,纤维较多,辛辣味稍浓,抗旱和抗病力较强,忌土壤过湿,一般单株重700~1500克,间作,亩产800~1000千克。 

      (3)红瓜姜(浙江红瓜姜,别名大杆黄):为浙江嘉兴市新丰及余杭县临平和小林一带农家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深绿色,植株分枝力强,属密苗类型。根茎肥大皮淡黄色,芽带淡红色,故名红瓜。肉蜡黄色,纤维少,味辣,品质佳。嫩姜可腌渍或糖渍,老姜可作调味香料。单株根茎重400~500克,重者可达1000克以上,一般亩产1200~1500千克,高产达2000千克左右。 

      (4)安徽铜陵白姜:安徽铜陵地方品种,栽培历史约600余年,早在明清初就远销东南亚诸国。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0-9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叶窄披针形,深绿色,姜块肥大,鲜姜呈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芽粉红色,外形美观,纤维少,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适中,品质优。单株根茎重300~500克,亩产鲜重1500~2000千克。 

      (5)玉林圆肉姜:广西地方品种,广西各地均有种植,以玉林地区栽培较多。植株较矮,一般株高50~60厘米,分枝较多,茎粗约1厘米,叶青绿色,根茎皮淡黄色,肉黄白色,芽紫红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较淡,品质佳,较早熟,不耐湿较抗旱。抗病能力较强,耐贮耐运。单株重一般500~800克,最重可达2千克。 

      (6)来凤生姜: 湖北来凤农家品种,又称凤头姜。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鄂西自治州的来凤,恩施等地。植株较矮,叶披针形,绿色、根茎黄白色,嫩芽处鳞片为紫红色,姜块表面光滑,肉质脆细,纤维少,辛辣味较浓,香味清纯,含水量较高,品质良好,适宜于蜜饯加工,但不耐贮藏。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 

      (7)江西兴国生姜: 兴国九山生姜是江西名特蔬菜之一,为兴国县留龙九山村古老农家品种,现全县均有种植。株高一般70~90厘米,分枝较多,茎秆基部稍带紫色并具特殊香味,叶披针形、绿色。根茎肥大,姜球呈双行排列,皮浅黄色,肉黄白色,嫩芽淡紫红色,纤维少,质地脆嫩,辛辣味中等,品质优质,耐贮耐运。以九山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酱菜、五味姜、甘姜、白糖姜片、脱水姜片、香辣粉等食品,深受群众欢迎。 

      (8)福建红芽姜: 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根茎皮淡黄色,芽淡红色,肉蜡黄色,纤维少,风味品质佳。一般单株根茎重可达500克左右。 

      (9)四川竹根茎: 四川省地方品种。株高70厘米左右,叶色绿。根茎为不规则掌状,嫩姜表皮鳞芽紫红色,老姜表皮浅黄色,肉质脆嫩,纤维少。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亩产2500千克。 

      (10)遵义大白姜: 贵州遵义及湄谭一带农家品种,根茎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为黄白色,富含水分,纤维少,质地脆嫩,辛味淡,品质优良,嫩姜宜炒食或加工糖渍,一般单株根茎重350~400克,大者达500克以上,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三、栽培技术 

      1.植物学特性 

        生姜为姜料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根:姜的根为浅根系,包括纤维根和肉质根,主要根群分布在半径40厘米和深30厘米的土层内,土表10厘米以内占60%~70%。纤维根从幼芽基部发生,为初生的吸收根;肉质根着生姜母及子姜的茎节上,兼有吸收和支持植株直立的功能。 

      茎:姜的茎包括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上茎直立,为叶鞘所包被茎高80-100厘米。植株长出的第一支姜苗为主茎,以后发生大量分枝。茎基部膨大形成地下根状肉质根茎,为产品器官,是由若干个分枝基部膨大而形成的姜球构成。 

      叶:姜的叶片包括叶片和叶鞘两部分。叶片披针形,互生,绿色。叶鞘绿色狭长而抱茎,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花:生姜的花为穗状花序,花茎直立,高约30厘米左右,由叠生苞片组成,苞片边缘黄色,每个苞片都包着一个单生的绿色或紫色小花,花瓣紫色,雄蕊6枚,雌蕊1枚。在我国生姜极少开花。 

      2.生长发育过程及对环境条件要求 

      (1)生育过程 

      生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但在我国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生姜为无性繁殖的蔬菜作物,播种所用的“种子”就是根茎,它的整个生长过程基本上是营养生长的过程。按照其生长发育特性可以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四个时期。 

      发芽期:从种姜幼芽萌发开始,到第1片姜叶展开需40~50天为发芽期。此期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种姜的养分生长发芽。因此,在栽培上必须注意精选种姜培育壮芽,加强发芽期管理,为其创造适宜的发芽条件,保证顺利出苗,并使苗全苗旺。 

      幼苗期:从展叶开始,到具有两个较大的侧枝,即“三股杈”时期,为幼苗期,需65-75天。此期,开始依靠植株吸收和制造养分,生长较慢,生长量较少。在栽培管理上,应着重提高地温,促进发根,消除杂草,进行遮荫,培育好壮苗。 

      旺盛生长期:从三股杈至收获。为茎、叶和根茎旺盛生长期,也是产品形成的主要时期,需70~75天。旺盛生长前期以茎叶为主,后期以根茎生长和充实为主。在盛长前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发棵使之形成强大的光合系统,并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在盛长后期,则应促进养分运输和积累,并注意防止茎叶早衰,结合浇水和追肥进行培土,为根茎快速膨大制造有利的条件。 

      根茎休眠期:姜不耐寒,不耐霜。北方地区不能在露地生长,通常在霜期到来之前收获贮藏,迫使根茎进入休眠,安全越冬。在贮藏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既要防止温度过高,造成根茎发芽,消耗养分,也要防止温度过低,避免根茎遭受冷害或冻害。 

      (2)对环境条件要求 

      ①温度:生姜起源于热带森林地区,系统发育的结果,形成了喜温而不耐寒的蔬菜植物,种姜在16℃以上开始发芽,但发芽极慢,发芽期很长。在22~25℃幼芽生长速度适宜,易培育壮芽。在28℃以上高温条件下,发芽虽快,但幼芽往往细弱而不够肥壮。茎叶生长期以20~28℃较为适宜。在根尖旺盛生长期,为积累大量养分,要求白天和夜间保持一定温差,白天以保持25℃左右,夜间保持17~18℃为宜。15℃以下停止生长,茎叶遇霜即枯死。 

      ②光照:生姜为喜光耐荫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光照要求也不同。发芽时要求黑暗,幼苗时期要求中强光,但不耐强光。因而生产上应采取遮荫措施造成花荫状,以利幼苗生长。但盛长期因群体大,植株自身互相遮荫,故要求较强光照。 

      生姜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在长短日照下均可形成根茎,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根茎产量高,日照过长或过短对产量均有影响。 

      ③水分 :生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力较弱,而叶片的保护组织亦不发达,水分蒸发快,因而不耐干旱,对水分要求严格。一般幼苗期生长量少,需水少,盛长期则需大量水分。为了满足其生育之需,要求土壤始终保持湿润,使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适宜。 

      生姜不耐干旱亦极不耐涝。在干旱条件下虽可存活,但生长不良,产量大减,且根茎纤维增多,品质变劣。同样,土壤水分也不可过多,如果土壤积水,轻则使发芽出苗变慢,根系发育不良,重则引发姜瘟病,引起减产甚至绝产。 

      ④土壤及营养:生姜适于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良好而能灌能排,呈微酸性反应的肥沃壤土。生姜对土壤质地要求不甚严格,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也较强,在pH值4~9的范围内,对幼苗生长无大影响。在茎叶旺盛生长期则以pH5~7的条件下为最适宜,盐碱涝洼地不适宜于种生姜。 

      生姜为喜肥耐肥作物。但生姜根系不甚发达,能够伸入到土壤深层的吸收根很少,因而吸肥能力较弱,对养分要求比较严格。 

      生姜的全生长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氮(N)38%~42%;磷(P2O5)10%~12.5%;钾(K2O)46%~49%。以吸收钾最多,磷最少。在旺盛期吸肥量最大,应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脱肥早衰。对生姜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生姜要求营养全面,不仅需要氮、磷、钾、钙、镁等元素,还需要锌、硼等多种微量元素。在生姜栽培中,需要施用完全肥,如果缺少某种元素。不仅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和产量,而且也会影响根茎的营养品质。 

      3.主要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生姜为喜温暖,不耐寒,不耐霜的蔬菜作物,所以必须要将生姜的整个生长期按排在温暖无霜季节栽培。确定生姜播种期的原则是断霜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初霜到来前收获。一般要求适宜于生姜生长的时间要达到135~150天以上,尤其是根茎旺盛生长期,要有一定日数的最适温度,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我国东北、西北高寒地区无霜期过短,露地条件下不适宜于种植生姜。 

      根据上述要求,在我国大部分有霜冻地区应适时播种,播种过早,因地温低,迟迟不能发芽,播种过晚,则缩短生长期,降低产量。 

      在我国生姜的播期从南向北逐渐推迟,广东、广西等地冬季无霜全年气候温暖,1~4月均可播种,长江流域各省露地栽培一般于谷雨至立夏播种,而华北一带多在立夏至小满播种。 

      现在有些生姜产区采用塑料大、中棚、地膜覆盖等保护措施栽培生姜,可以适当提早播种或延迟收获,从而延长生姜生长期,收到显著增产效果。 

      (2)选种姜、培育壮芽 

      ①选种姜:种用生姜应在头年从生长健壮、无病具有本品种特征的高产地块选留。收获后选择肥壮,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均匀,颜色鲜亮,无病虫伤疤的姜块贮藏。在无霜的华南地区,则在播种前从地内挖出后即可选择。 

      ②培育壮芽:培育壮芽是获得生姜丰产的首要生产环节。壮芽从其形态上看,芽身粗壮,顶部钝圆,弱芽则芽身细长,芽顶细尖。生姜种芽强弱与种姜的营养状况,种芽着生位置以及催芽温度与湿度有关。 

      种姜的营养状况:俗话说“母壮子肥”。在一般情况下,凡种姜肥胖鲜亮者,因其营养状况好,新长的芽多肥壮;而种姜瘦弱干瘪的,其营养差,新长的芽多数瘦弱。 

      种芽着生位置:由于顶端优势,种姜的上部芽及外侧芽多数为肥壮,而基部芽及内侧芽往往细弱。 

      催芽温度与湿度:22℃~25℃适温条件下催芽,新生幼芽健壮,若催芽温度过高,长时间处在28℃以上,新长的幼芽瘦弱细长。催芽期间湿度过低(主要是晒种姜过度,引起种姜失水过多所致),种芽往往瘦弱。 

      ③培育壮芽的方法:包括选种、晒姜与困姜、催芽等。 

      选种:应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不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用,严格淘汰姜块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种姜。 

      晒姜与困姜:播种前1个月左右,从贮藏窖中取出种姜,用清水洗净泥土,平铺在室外干净地上或草席上晾晒1~2天,夜间收进室内防霜冻。通过晒种,可提高姜块温度,打破休眠,促进发芽,并减少姜块中水分,防止腐烂。晒种后还有使病姜干缩变褐,症状明显,便于及时淘汰。 

      晒晾1~2天后,再把姜块置于室内堆放3~4天,姜堆上盖以草帘,促进种姜内养分分解,叫做“困姜”。经过2~3次的晒姜与困姜便可以进行催芽。 

      催芽:催芽可促使种姜幼芽尽快萌发,使种植后出苗快,而整齐,因而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措施。催芽的方法较多,可以因地制宜,加以采用。无论何种催法,都须先将种姜进行预温。即在最后一天晒姜时,于下午趁热将种姜选好收回,置于室内堆放3~4天,下垫干草,上盖草帘,保持11~16℃,促进种姜内养分转化分解,随即移至催芽场所进行催芽。常用的催芽方法有室内催芽池催芽,室外土炕催芽,熏烟催芽,阳畦(冷床)催芽等。现介绍阳畦催芽的作法如下: 

      阳畦催芽即选避风向阳地点,挖筑似果菜类育苗的冷床,按东西挖筑床框,框口北高南低,东西两侧由北向南倾斜,床深25~30厘米。将床底土壤耧平。铺干稻草厚5~8厘米,放入种姜厚25厘米左右,上盖干稻草一层,即在框口架放细竹,再在其上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白天晒暖,夜晚盖草帘保温,床温超过25℃时,适当揭开薄膜通风降温,使床温保持比较稳定。 

      近几年来,也有利用塑料大、中棚或果菜类蔬菜育苗床进行催芽。 (3)整地作畦 

      种植生姜地块,不能连作,应选含有机质较多,灌溉排水两便的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田块栽培,其中以沙壤土最好,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为微酸到中性,碱性土壤不宜栽培。土壤要求深耕20~30厘米,并反复耕耖,充分晒垡。然后耙细作畦。作畦形式因地区而异。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夏季多雨,宜作深沟高畦,畦南北向。畦长不超过15米,如田块较长,则在田中开腰沟。畦宽1.2米左右,畦沟宽35~40厘米,沟深12~15厘米。并要三沟配套,排水畅通。并在畦上按行距55厘米左右开东向西种植沟,沟深10~13厘米,在种植沟内条施充分腐熟的厩肥或粪肥,每亩2000~2500千克,饼肥75千克,草木灰75千克左右,并与沟土充分拌和,以备种植。华北地区,夏季少雨,一般采用平畦种植,只在大田四周开围沟,在超过20米以上的长形田块开腰沟。田内种植沟的开法和施基肥等项仍与南方大致相同。 

      (4)种植 

      应选晴暖天气进行。播前,把已催好芽的大姜块掰成70~80克重的小种块,每个种块选留1~2个肥胖的幼芽,其余芽除掉,以便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芽,保证苗壮苗旺。掰姜的过程实际上又进行了块选和芽选。如种植时天气干旱,需提前一天在种植沟中浇水,待水渗下后才可种植。排放种姜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姜芽一律朝南,并稍将芽头下揿,使姜块略向南倾斜,以便将来采收娘姜。随即盖细土4~5厘米。种植密度,在我国南方地区一般每亩4000~5000株,用种量300千克左右。 

      (5)田间管理 

      ①分次追肥:姜极耐肥,除施足基肥外,应多次追肥,一般应前轻后重。第1次幼苗出齐,苗高30厘米左右时追壮苗肥,每亩用腐熟的粪肥500千克,加水5~6倍浇施,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5%~1%稀肥液浇施,也可施硫酸铵15-20千克,有条件时可随水冲入腐熟人粪1000千克。第2次追肥在收取种姜后进行,称为催子肥,施肥量比第1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为主,每亩施豆饼100~150千克或腐熟厩肥1000千克,施时雨水已较多,可在距植株10~12厘米处开穴,将肥料点施盖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表现无脱肥现象,这次追肥可以不施或少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长。第3次追肥在初秋天气转凉,拆去姜田的荫棚或遮荫物后立即进行,促进生姜分枝和膨大,可结合拔除姜草进行适当重施,称转折肥,要求肥料持久的完全肥料和速效化肥结合施用,氮、磷、钾配合施,一般亩施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过磷酸钙10~15千克或复合肥20千克,均匀撒施种植行上,并结合进行培土。9月上中旬根茎旺盛生长期,为促进姜块迅速膨大,防止早衰,应追1次补充肥,以速效化肥为主,亩施复合肥30千克。 

      ②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夏季多雨,应结合培土将畦沟挖深到30厘米,并将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待初秋天气转凉,拆去荫棚或遮荫物时,结合追肥,再进行一次培土,使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10~12厘米,宽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进块大,皮薄,肉嫩。 

      ③灌溉排水: 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但如久旱不雨,影响出苗,也要适量浇水。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来临,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荫棚或遮荫物以后,正是姜株分枝和姜块膨大时期,要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收藏前一个月左右应根据天气情况减少浇水,促使姜块老熟。 

      ④遮荫: 入夏以后,在当地气温常达25℃以上,在姜田中搭荫棚或插遮荫物,遮荫防热。入秋以后,气温转凉,气温降到25℃以下,及时拆除遮荫物,以增强光合作用和同化养分的积累。长江流域多在6月上中旬遮荫,8月下旬至9月初拆除,华南和华北适当提前或延后。搭荫棚即在生姜田畦面上用细竹或树枝,芦竹等搭1~1.1米高平棚架顶上夹放麦秆或油菜秸杆等,稀疏排放,约遮去一半阳光,亦可用灰色遮阳网代替秸杆覆盖。插遮荫物即在生姜行的南侧,距植株12-15厘米处开小沟,插入谷草或短芦苇、树枝等,交互编成花篱状,直立或稍向北倾斜,为植株遮去一半阳光。  4.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生姜病害 

      主要有姜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等。其中以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为生姜产区中最常见,在各姜区普通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制约生姜发展的一大因素。 

      生姜腐烂病,初发病时,植株叶片变黄,萎蔫,反卷,变黄部分和绿色部分之间界限不明显。病叶由基部向上发展,最后整株变黄枯死。茎基部和地下根茎部受害处稍微变软,淡褐色,水渍状。如将病茎基部或根部横切检查,病部维管束变色,用手挤压,有污白色黏液从维管束部分溢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呈糜烂状,溢出灰白色汁液,仅留下完整的表皮。在茎基部和姜块腐烂后,常因腐败性细菌进一步侵入,发生恶臭。 

      本病由细菌青枯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姜病部内越冬,生长期间借灌溉水,雨水及昆虫等传播,从植株茎基部和生姜的自然裂口或机械伤口侵入,日平均温度25℃以上时,潜育期一般6~8天,最短3天,最长11天。15~20℃为41天,15℃以下很少发病。高温、多雨病害发生重。 

      生姜腐烂病的发病期长,传播途径多,防治较为困难,因而在栽培上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发病重地块轮作2~3年或水旱轮作1年。选用无病种姜栽植,栽种生姜前先用甲醛100倍液浸种6小时,闷种6小时,或种姜切开后,用1%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或蘸木灰封住种姜伤面,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除渍水。生姜腐烂病菌是酸性,整地时,每亩增施消石灰100千克,调整土壤呈微碱性,可控制病害发生。种植生姜所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充分腐熟后使用。避免用污染水灌溉。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摘除中心病株外,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 

      (2)生姜虫害 

      主要有姜螟(玉米螟),其食性很杂,危害时以幼虫咬食嫩茎,钻到茎中继续危害,使地上部茎叶枯萎,故又叫钻心虫。防治方法:在发生初期发现枯心苗,即被害叶片因失水而卷曲,即可用刀将螟虫连同受害苗茎叶一齐割除,杀死或烧毁,使其基部再发分枝补缺。药剂防治要在虫卵孵化高峰期,螟虫尚未钻入心叶蛀食之前,叶面喷洒90%敌百虫800~900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或敌杀死2000~3000倍液等,亦可用这些药剂注入地上茎的虫口。 

      四、采收、包装与贮藏 

      1.采收 

      生姜的采收可分为收种姜、嫩姜、鲜姜三种。 

      (1)收种姜 

      生姜与其他作物不同,种姜发芽长成新株后,留在土中不会腐烂,重量一般不会减轻,辣味反而增强,仍可收回食用,南方称之“偷娘姜”,北方则称“扒老姜”。一般在苗高20~30厘米,具5~6片叶,新姜开始形成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先用小铲将种姜上的土挖开一些,一手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让姜株晃动,另一手用狭长的刀子或竹签把种姜挖出。注意尽挖土,少伤根。收后立即将挖穴用土填满拍实。出口创汇生姜或在生姜腐烂病严重地块不宜收种姜,而等到与收嫩姜或生长结束时随老姜一起收。 

      (2)收嫩姜 

      初秋天气转凉,在根茎旺盛生长期,植株旺盛分枝,形成株丛时,趁姜块鲜嫩,提前收获,谓收嫩姜。这时采收的新姜组织鲜嫩含水分多,辣味轻,含水量多,适宜于加工腌渍,酱渍和糖渍。收嫩姜越早产量越低,但品质较好;采收越迟,根茎越成熟纤维增加,辣味加重,品质下降,但产量提高,故应适时采收。 

      (3)收老姜,或称收鲜姜 

      一般在当地初霜来临之前,植株大部分茎叶开始枯黄,地下根状茎已充分老熟时采收。要选晴天挖收,一般应在收获前2~3天浇一次水,使土壤湿润,土质疏松。收获时可用手将生姜整株拔出或用镢整株刨出,轻轻抖落根茎上的泥土,剪去地上部茎叶,保留2厘米左右的地上残茎,摘去根,不用晾晒即可贮藏,以免晒后表皮发皱。  2.包装 

      (1)生姜出口标准要求:生姜出口一般分为新肉姜和老肉姜两种。 

      ①新肉姜: 即成熟采收后立即送外贸出口有关单位,要求生姜外观新鲜,饱满,具有正常的淡金黄色形体完整,连体姜块分开后单支姜块重量不低于10克,无病虫机械损伤,无冻害,无水渍,无烂坏,基本无泥沙(表面允许沾泥沙0.5%~1%)。 

      ②老肉姜: 成熟后采收的新姜,经过入窖贮藏一段时间,姜块各枝顶部已完全愈合的老姜。收购标准基本同上,但要求姜块较大,连枝单块重达250克以上。 

      (2)保鲜生姜加工整理:按上述标准要求收购的新肉姜或老肉姜经过原料入库,清洗等工序,对收购姜块逐一挑选,个别未洗净的姜块进行清洗。 

      (3)分级包装:一般出口生姜分类M、L、LL、LLL四个级别。M级为150-200克,L级为200-250克,LL级250-300克,LLL级300-350克。包装时包装人员再次检查是否有病,是否洗净,再按规格大小,依次装入标有标记符号的塑料成品箱内。包装外要将塑料袋充盈起来装入结实纸箱中,要将袋口包扎严实。纸箱强度要能抗集装箱运输中的震动,合盖后要严。成品箱装满后,入成品库时,要更加注意轻搬轻放,成品入库后,一般码垛5~6个,注意此时四个级别应单独码垛,垛与垛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并用醒目标示标记。成品库要求地面整洁,无其他杂物存放,温度保持在13℃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 

      保鲜生姜对运输的要求是轻装轻卸,防热防冻,目前以集装箱装运为主。 

        3.贮藏 

      生姜的贮藏方法有堆藏、沙土层积贮藏、井窖贮藏、长方形卧式窖藏、坑道贮藏、射线照射贮藏等,虽然贮藏方法是多种多样,但贮藏期间环境条件应保持一致。贮藏适宜温度以11-13℃,湿度90%~95%为最好。若温度低于10℃,生姜易受冷害不能长期贮藏,若温度高于15℃,则生姜贮藏期间易发芽,病害也严重。湿度过低姜块易失水萎蔫,降低食用品质。田间发病的姜块也不宜贮藏,现将常用的几种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1)堆藏法 

      生姜作加工处理需要进行短期贮藏保鲜。进行短期贮藏保鲜时,生姜收获后,严格挑选,剔除受冻,受伤和病虫危害的姜块,可散堆在仓库内,也可装入竹篓垛放在仓库内,生姜堆内注意设通风筒,保持库温18~20℃,气温下降时应增加覆盖物保温,气温高时,可减少覆盖物,并通风降温。 

      (2)沙土层积贮藏 

      利用地下防空洞或大仓库进行贮藏,即在地面铺一层湿沙,然后将生姜竖立密排其上,每排一层姜盖5-6厘米厚的湿沙,其上再放姜,如此可堆至0.8~1米高约1米宽的长方形垛,最上部盖一层10厘米厚的湿沙,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湿。垛中间立一个用细竹竿捆成的直径约100米米的通风束,并放入温度计、测量垛温。垛的四周用湿沙密封。注意通风,地面切勿进水。为防止姜垛湿度过大,前半月可打开薄膜。 

      (3)井窖贮藏 

      生姜长期贮藏多采用井窖贮藏。井窖的位置应选在地势高,避风向阳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向下挖一坛式井窖。口径60厘米左右,深2~2.5米,下部直径1~1.3米,在井壁上每隔50厘米,由上向下挖脚踏坑,在井下按120度角均匀向三个方向掘进,各挖一个顶部圆拱形的洞室、洞室高1.3米,直径1~1.2米,每室可贮藏姜块约500千克左右,贮姜时剔除病、伤、烂姜,将姜块竖摆洞内,每排一层姜,撒盖5~6厘米厚的清洁润湿细沙,湿度掌握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度。一直到摆到高1米左右,然后用砖块和泥草封闭洞口。在井口搭小雨棚防雨。进窖初期外界气温较高,姜块呼吸热较多,井口敞开通气散热,到气温降到0℃左右时,应封闭井口,当气温降到-5~-10℃时,应用草把塞紧井口,上盖薄膜和草帘,气温转暖后又要随时减少覆盖,使之通气。窖藏期间要定期检查,特别是入窖后半月内要检查,如有异常现象要及时翻窖,检查前要通风换气,以保安全。

      高寒地区大棚生姜栽培技术

      生姜原产于中国南方及印度等热带地区,俗名黄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姜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蔬菜,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远销日本、东南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重要产品。

      黑龙江省无霜期较短,这是生姜栽培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黑龙江省鸡西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1998—2001年试验,利用大棚栽培生姜获得成功,其产量可达40.5—46.5t/hm2,经济效益可观。

      1 生姜生物学特性

      生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温、喜湿、耐阴,但不耐霜、不耐寒。由于其根系也不发达,抗旱能力弱,因此在生姜生长期内必须保证遮阳和足够的水分。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力强、富含有机质、通气排水性好的土壤为最佳,生姜喜微酸性土壤,pH值在6—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1:1:1.61。2 生姜栽培技术

      2.1 种姜处理

      品种选择山东莱芜片姜或肉姜。选择姜块肥大、颜色鲜黄、有光泽、不干缩、未受冻、无病虫害的姜块作种姜。一般于2月末至3月初,将种姜放在细沙子上晾2—3d,剔除松软、发黑、紫色、瘪皱无光、凹槽的病姜,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高锰酸钾200倍液浸种10min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姜,放在草苫上晒干,再把种姜堆放到屋内或温室内上盖草苫放置5—7d。

      2.2 催芽

      采用电热催芽和火坑催芽法。电热催芽是在温室内或屋内铺地热线,上盖2层草苫,草苫上再盖2层报纸,将姜块铺50—60厘米厚,上盖2层报纸,再盖草苫或棉被。火炕催芽是在火炕上催芽,方法同电热催芽,只是下部垫起15厘米高,以利通风,使温度均匀。催芽期间温度保持20—25℃,隔几天倒一次姜,一方面选姜,另一方面调换种姜位置,使其受热均匀。后期姜出芽时注意防鼠。约经25—30d,待芽长到1.0—1.5厘米时,用手将姜掰成50—80g小块,每块保留1个壮芽,其余芽用刀削去,然后平摆在草苫上使芽绿化变软,以防栽植过程中将芽碰掉。

      2.3 整地、施基肥

      准备种姜的地块应在头年封冻前深翻30—40厘米,进行冻垡。在3月上中旬扣棚,闷棚化地。一般每公顷施腐熟优质农家肥75t以上、磷酸二铵50kg,撒施均匀后,精细整地,使土壤松散而平整。然后按50—55厘米行距开沟起垄,晒土增温,4—5d后再重新开沟,使沟变垄,垄变沟,继续晒土增温,如此反复2—3次,最后一次先在沟中每公顷沟施1500kg豆饼或煮熟的碎豆瓣,然后再开沟待播。

      2.4 栽植

      3月下旬至4月初栽植。栽植前3—5d沟中灌水,并撒施适量草木灰,然后按株距16—20厘米栽植,栽植时将种姜顺沟平放在沟内,芽尖稍向下倾斜,以利发新根,然后覆土4—5厘米。一般每公顷栽植10.50—11.25万株,需种姜6t左右。

      2.5 生育期间管理

      a.光照 生姜栽植后约30d左右即可出苗,由于大棚内4月份土温较低,这段时间应尽量增加棚内光照,以提高气温,进而提高土温。生姜虽喜温但又不耐强光和炎热,因此在出苗前的4月下旬应在大棚内侧悬挂双层或一层遮阳网,棚膜上面再抹泥水,以减弱光强度,以利生姜出苗和生长。

      b.追肥 当苗高3—5厘米时每公顷追施三元素复合肥225—300kg,促使幼苗旺盛生长;当苗长到三股杈时结合除草进行追肥,每公顷追施硫酸铵225—300kg,促使姜块迅速膨大;当苗长到5—6股杈时,每公顷追施硫酸铵375kg。

      c.灌水 生姜在栽植后到出苗前要保持干燥,以利提高地温,促进出苗;苗出齐后土壤不宜过干,可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特别是施肥、培土后应浇水。浇水宜选择晴天清晨为好;三股杈后浇水量应以浇深浇透、不积水为原则。

      d.中耕 由于生姜生长慢,易造成草荒,一般每10—15d中耕一次,生姜中耕宜浅不宜深。中耕一般与浇水、施肥、培土结合进行,每次培土3—6厘米,以防姜外露,并使夏季地温降低,保证生姜品质。

      e.防治病虫害 生姜主要病害是姜瘟病,虫害是姜螟。防治姜瘟病,可采取选用无病种姜、轮作施腐熟有机肥和对病穴进行消毒等措施。大田发病时可用防治细菌性化学药剂,如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姜螟可用50%杀螟松乳剂500—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2.6 收获

      生姜在大部分茎叶开始干枯,地下茎充分膨大和充实时,选晴天上午收获,晾晒半天后运回室内或地窖内贮藏或上市。贮藏时先进行贮藏地消毒,然后铺沙,一层生姜一层沙,最后上盖地膜保湿。选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块大、色正的作种姜,单独存放。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 登陆网站
    输入http://www.13991399.com
    网上搜索
  • 寻找意向产品
    点击广告位查找
    热门产品查找
    根据搜索查找
  • 留言,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厂家
    页面留言咨询
    在线咨询
  • 双方洽谈
    双方沟通相关事宜
    代理要求
    厂家政策支持
  • 合作成功
    进行考察核实
    签订合同
    代理成功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7009882号-8

    奥品淘-提供从原料--生产--加工--展会--资讯--招聘--网刊--现货--产品--服务等一系列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招商平台版权所有 © www.13991399.COM  
    奥品淘-提供从原料--生产--加工--展会--资讯--招聘--网刊--现货--产品--服务等一系列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招商平台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